寶寶第 9-10 週
寶寶經過兩個月發育,已能看清 1 米內物體,四肢動作更有節奏。夜間睡眠雖延長,但常因外部環境不適(溫度、光線)、主觀需求(餓、困、害怕)或疾病因素哭鬧,需家長細心觀察。
階段重點:接種第一次脊灰疫苗(服糖丸),疫苗疑問可通過伊利愛兒俱樂部 Facebook 或 Whatsapp「愛兒疫苗」功能查詢。
3 招安撫寶寶哭鬧
吸吮安撫法
透過母乳、奶瓶或奶嘴鎮定情緒,注意器具每日消毒,預防病從口入。
親密接觸法
豎抱寶寶輕拍後背,溫聲細語交流,增強安全感的同時促進親子互動。
音樂鎮靜法
播放搖籃曲或輕柔音樂,幫助寶寶平靜情緒,培養樂觀性格。
輔助技巧:帶寶寶外出觀察新環境,轉移注意力。
寶寶第 11-12 週
快 3 個月的寶寶能發出多種聲音,頭頸力量增強,開始嘗試抓握床邊玩具,並對高度變化敏感(如突然放低會驚嚇)。
常見問題:嬰兒濕疹(受遺傳、環境、過敏影響),需預防抓傷感染。
寶寶濕疹護理 4 要點
皮膚護理
保持乾燥清潔,洗澡水溫控制在 40-45℃,濕疹嚴重時可暫停洗澡。
衛生管理
衣物、尿布每日更換,洗滌劑徹底沖淨;定期修剪指甲並磨平,避免抓傷;選擇純棉透氣衣物。
飲食與睡眠
按需餵養避免消化不良,濕疹瘙癢時多安撫哄睡,確保充足睡眠助於恢復。
用藥安全
遵醫囑使用外用藥,嚴禁偏方及濫用抗生素;濕疹期間接種疫苗需提前諮詢醫生。
寶寶第 13-14 週
快 4 個月的寶寶手眼協調能力提升,會主動觸摸物品、搖響玩具,並模仿成人發聲。但夜間易出現踢被、哭鬧、抱睡放不下等問題,影響生長發育。
階段任務:接種第 2 針脊灰疫苗及第一針百白破疫苗。
5 招改善寶寶睡眠質量
睡前適量餵奶
臨睡前餵飽但不過量,減少半夜因餓哭鬧的機會。
增加早晨戶外活動
白天消耗體力,幫助寶寶建立「白天清醒、夜晚安睡」的生物時鐘。
強化晝夜環境差異
白天保持室內明亮、適度互動;夜晚調暗燈光、減少聲響,營造睡眠氛圍。
優化睡眠環境
控制室溫 24-26℃,使用透氣被物或嬰兒睡袋防踢被,驅除蚊蟲避免叮咬。
深度睡眠後輕放床
待寶寶進入深度睡眠(身體少動、呼吸均勻)再轉移至床上,夜醒時避免互動逗玩。
寶寶第 15-16 週
寶寶進入探索期,會抓握物品、啃咬手足,腿部有力可扶站,開始認生並出現厭奶反應(吃奶分心、頻繁停頓)。此時職場媽媽產假將盡,需銜接餵養計劃。
溫馨提示:母乳轉配方奶時,優選含 OPO 成分的奶粉,幫助消化吸收、軟化便便。
寶寶厭奶對策 6 點
不強迫進食
若身高、體重增長正常,無需強餵,觀察寶寶自主進食意願。
調整餵食節奏
採取「少食多餐」,通過嬰兒按摩、被動操消耗體力後再餵奶。
營造專注喝奶環境
餵奶時關閉電視、移開玩具,避免他人逗弄,確保寶寶專注進食。
科學轉換配方奶
產假結束前逐步引入配方奶,選擇接近母乳成分、含 OPO 的產品,減少腸道負擔。
避免頻繁更換奶粉
寶寶腸胃需時間適應,頻繁換奶易導致腹瀉或拒奶,建議至少嘗試 2 週再評估。
適齡添加輔食
4 個月可試喂鐵強化米粉或蔬菜泥(需遵醫囑),刺激味蕾並補充營養。